leyu乐鱼官方网站

400-3758459

13834785963

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14%乐鱼官方网颜值造梦背后的隐秘困境

  8月19号中国医师节当天,一名医生怒斥黑医美、倡导行业自律的视频短片在网上发布,两个月前,该医生曾在广州白云万达艺术广场进行了一场“爸爸怒泼黑医美”的行为艺术,将数桶墨汁泼向了一家1:1复原的非法医美门店。

  视频的主讲人叫黎京熊,医疗从业24年,为大量黑医美受害者进行过修复手术。“怒泼黑医美”的“表演”背后,是中国医美行业非法机构、无证医生仍旧猖獗的困境。

  “在外人看来从事医美是暴利,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项目)稍微贵一点消费者就选择其他机构,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不可能靠做手术赚大钱,这个行业暴利的攫取者是黑机构。”一家大型医疗美容机构院长郑新对财经网表示,“不是说正规机构完全没有问题,但失败案例绝大部分的确发生在黑机构,美容院、会所、个人工作室、酒店游医是开展黑项目的主要渠道。”

  “美容院每天接触医美高匹配用户群,他们掌握资源,除了自身超范围经营,目前也是为黑机构引流最多的线下渠道,一个客人最少要50%的回扣,高的能到80%。”郑新接触过的医美修复患者绝大部分就来自于各种美容院渠道项目。

  根据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占29.1%、门诊部类占32.9%、诊所类占38.0%;全国范围内有超8万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

  上述合法机构中仍有15%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例如门诊部不可做三级、四级手术项目,开展抽脂手术就属于违规行为。这意味着目前全国范围内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14%,满足合法合规两项的机构仅占行业12%。

  在医生资质方面,按非多点执业情况下,1.3万家合法医美机构的标准需求数量达10万人,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约为3.8万。

  据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赖贞介绍,当前合法医师仅占医美行业的28%,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不管是假货、水货,都是非法产品,无法保证使用安全,而一些机构的美白针、溶脂针、少女针等针剂类型并没有通过国家药监局(NMPA)认证。”

  对于黑机构来说,除了没有正规的执业医师,医疗设备和针剂器械也无法从合法渠道获取,水货、假货猖獗,是牟利的重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美机构从业者对财经网表示,以最常见的玻尿酸为例,乔雅登是目前国内批准使用产品中效果最好的进口品牌,正规机构注射价格在10000/针元左右,实际到七夕等各种促销活动中的最终价能到七、八千块一针,但市面上流通的水货针剂没有关税、增值税等附加,成本价不超过一千,所以黑机构能把价格压到很低。

  财经网从两个医美针剂贩卖商处了解到,乔雅登个人拿货价格是1600元一支,一盒(两只)起批,保证真品但是没有批文。这意味着目前想要从市场上获取到医美器械操作难度很低,再加上熟人/美容院点对点介绍获客隐秘性高、提成高、转化高,这也是当前会所、个人工作室等黑机构能够违法开展医美项目的原因之一。

  “水货成本一般是正规渠道的1/5或者更低,假货可能用纤维素、冻干粉这些几乎没有成本。”上述人士也强调,“正规玻尿酸属于医疗器械,有中文标识,每一只都可以在药监局官网溯源查询产品批号,外包装上有防伪码,市面上全外文包装的基本是水货或者假货,不难辨别。”

  艾瑞调研显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约达10万人。因此对于医美消费者来说,核对机构、医生资质及执业范围是目前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避雷”方式,通过卫建委网站服务栏以及新氧等在线医美垂直平台App均可进行医师信息的查询。

  但另一方面,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医美新概念也为部分重营销、轻专业的机构提供了招揽顾客的便利,增加了消费者的辨别难度。

  从药妆、医美面膜到轻医美,前两者已被药监局在法规层面进行概念“辟谣”,但轻医美如今风头正盛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14%乐鱼官方网颜值造梦背后的隐秘困境,模糊了部分消费者对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界限认知。“不开刀、非手术、恢复快”的轻医美风口充满诱惑,趁着监管政策和标准更新尚未细化落地的空窗期,各类医美机构、美容院甚至美容仪器、产品都开始将自己纳入轻医美范畴。

  财经网查询药监局官网、咨询医美业内人士,轻医美在学术界并没有严格定义与标准,目前可以泛指非手术医疗美容项目,例如注射填充、光电等。

  所谓“轻”,更像是机构为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规避项目风险所打出的一项营销概念。但因轻医美操作不当造成的毁容却不在少数,艾瑞调研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修复项目中,注射修复占比第一,达到了36%。

  郑新目前面对的修复病人主要以轻医美失败造成的皮肤损伤和面部歪斜为主,他举例:“轻医美最主要的风险就是栓塞和过敏,脂肪栓塞或者玻尿酸栓塞、肉毒素过敏。”

  “整体来看光电项目风险相对低一些,除非是操作非常差可能会造成皮肤烫伤或者水泡,基本上是可以修复的。注射填充有一定风险,第一是玻尿酸注射可能造成栓塞,比较轻微的话是组织坏死、皮肤缺失,中度的话可能造成眼睛失明,严重可以到植物人或者死亡。”郑新强调。

  尽管风险如此之高,艾瑞调研显示,目前仅有39.1%用户对轻医美项目的认知范畴正确,60.9%用户错把类面部整形、植发等手术类项目错认为轻医美,导致黑机构可乘虚而入。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部分宣传主打轻医美项目的医美平台上仍能搜索到溶脂针、美白针等未经国家药监局注册的商品。财经网浏览社交平台也发现,目前打轻医美概念进行7天速成班培训的机构不在少数,对方培训人员介绍称缴费学成后还可直接介绍上岗。非全日制学校科班出身无法拿到执业资质,所谓轻医美培训速成班只是黑医生的温床。

  目前来看,轻医美作为近两年医美消费热门领域,配套法规及标准制定存在滞后性,相关监管政策或在未来进一步细化落地。

  现阶段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是认清轻医美存在的风险性,适度医美而不是过度医美,二是无论轻重,明确做医美均需在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赖贞表示,“目前看到一些生活美容类机构也会用轻医美进行宣传,号称自己开展的是轻医美,这才是最误导消费者的。”

  此外,艾瑞在白皮书中也提到,“美”很难去衡量,因而“过度整形”的标准业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如按照“做过大量面部整形项目”的方式来衡量过度整形,目前购买过面部整形项目的用户中,约14%的用户可能具有过度整形的倾向。

  “过度整形的情况其实更多需要我们行业的自律,就是机构怎么样理性地推销他的产品,以及行业怎么样正确地引导用户选择自己的项目,这些都是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赖贞强调。

  从整顿黑医美到辟谣伪概念,回溯中国医美行业合规进程,早在2002年即开始出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机构标准、分级管理目录等内容。2014、2015年产业加速爆发,有关部门逐年开展非法医美打击行动。

  在赖贞看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黑医美机构隐秘性强,比如酒店游医,在特定的时间去酒店或去消费者家里做项目,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很难提前察觉。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医美的合法性认知水平有限,很容易被黑机构骗去做项目,促使黑机构铤而走险,继续非法开展医美项目。”

  “政策执行的障碍主要因为市场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隐秘性强的黑医美,消费者如果都能主动拒绝,或向执法机提供黑医美线索,医美行业将能更健康的发展。”

  而作为医疗机构经营者,郑新认为黑机构层出不穷的原因还在于此前执法排查中存在一定的交叉空白地带。“卫建委或当地疾控中心检查的是我们这种注册范围内的机构,包括医美门诊部、医美诊所,而会所、生活美容院不属于检查范围。工商局在检查美容院等机构的时候涉及到医疗方面的问题也无法深入,这导致很多黑机构压根儿就不在检查范围,个人工作室、游医则更难打击,只能靠用户举报反馈。”

  “正规机构目前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的过度包装、营销擦边球,或者换药,用国产充进口打一个利润差,其他的大问题比较少。”郑新判断,“在联合执法趋势之下,整顿生活美容机构是未来打击黑医美的重点。”

  今年4月,卫建委等八部门再下达加强医美行业监管执法通知,8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关于联合开展“医美行业自律联盟在行动”的通知》,通知内容中提到,未来将上线各城市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查询和展示信息平台。

  疫情影响下医美整体发展增速放缓,进入新一轮行业出清周期,但郑新认为这将利好正规机构的发展。一是机构线上化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没品牌、没口碑的机构难以具备穿越下行周期的生命力;二是官方主导的行业自律行动联合开展,进一步为消费者选择提供了信息整合与参考。

  “接下来,平台方需要做好进驻机构资质、可开展项目、医师资质等的审核,做到不让黑医美渗透到平台里。机构则要做到既合法,又合规,对于机构内医生、设备、开展项目、所用药械等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拒绝水货/假货。同时平台和机构都要共同努力为医美正规军发声,对消费者进行更多医美科普。打击黑医美需要国家、协会、平台和机构共同努力。”赖贞总结道。erhutchison.com

相关内容